颐君堂手机版

029-89130170

怎样预防和治疗讨厌的“痘痘”
来源:admin 发布日期:2017-05-02 18:14 点击率:
痤疮是一种皮肤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散在发生针尖样或米粒样大小的皮疹,初起如细小粉刺、丘疹和脓疮,或见黑头,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瘢痕和色素沉着,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痤疮通常被人们喻为“青春痘”,是青春期常见疾病,对青年男女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烦。防止痤疮的发生,我们首先要知道痤疮的发病机理,防患于未然。
痤疮发病原因主要集中在激素水平异常、细菌过度生长、毛囊角化、皮脂分泌和炎症形成等方面。同时痤疮形成与遗传、情绪因素、饮食生活习惯、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因素也息息有关。
雄激素与皮质的产生相关,且是痤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痤疮在青春期的发病率高与此期肾上腺功能活跃、雄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在雄激素的作用下,皮脂腺活性增强导致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
皮肤毛囊中的微生物是引起痤疮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认为,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生的脂肪酸残留于皮脂中,且含量与细菌数量成正比,从而引起粉刺,产生炎症刺激,并促进皮脂腺过多分泌,导致炎症性丘疹、脓包的产生。
微量元素锌作为一种金属酶,在人体代谢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锌与维生素A结合蛋自共同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而维生素A对于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全身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及角化过度,尤其是毛囊角化过度,说明痤疮的形成与血清中锌的缺乏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长期滥用化妆品会刺激皮脂腺,加速毛囊角质化和堵塞;环境因素,如空气、土壤、水、食物、噪音、射线等会使皮肤处于一种紧张的防御状态,导致皮肤新陈代谢减慢,抵抗力下降;饮食习惯,如麻辣、油腻、油炸等类食品均可刺激皮脂腺增生、肥大,分泌大量皮脂,诱发痤疮;个人生理因素等也可交互影响,导致痤疮的产生。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对于此病的治疗,一直是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痤疮的病理病因以及耐药机制的探究逐渐由皮肤表面、体内激素水平向受体、免疫应答、基因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这将有利于人们真正了解此病的致病机理,以便于找到一种根治此病的方法。在治疗痤疮的研究报道中,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且运用于临床的效果明显,显示出了中医药在治疗痤疮上的优势。另外从大量的专利研究发现,植物精油或中药的提取物表现出了许多优异的特质—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较少产生耐药性等,并且目前己有许多植物精油或中药提取物被应用于临床治疗。
近年来,痤疮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面可谓百家争鸣,大部分医家在持传统从肺论治同时,结合从肝、肾、脾、胃、心论治的观点及热、湿、痰、瘀、冲任失调等方面病机。如痤疮皮损以囊肿、结节、脓疽、瘢痕为主,多辨以痰湿凝结证,治以化痰软坚;又如对于女性痤疮患者伴有月经不调,情绪因素影响明显的患者,多从肝、肾论治,采用调摄冲任的治法,临证选方多用丹桅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气的方剂,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与此同时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在内治法中,中药汤剂的治疗以经典方剂清肺琵琶饮加味报道最多,被临床试验研究证明治疗痤疮效果明显。各方医家自拟方剂的用药中多采用桑白皮、紫花地丁、野菊花、黄芩、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等中药。有实验证明丹参、黄芩、蒲公英具有较强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而桑白皮水提物也能够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抗炎作用。
在外治法中,传统的散剂外敷被中药面膜倒膜所取代,临床多应用医用石膏倒模配合紫外线负离子喷雾蒸面促进中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针灸治疗目前以其疗效明显直观的优势,日益成为痤疮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手法多样,包括耳穴疗法、放血疗法、刺络拔罐等,在耳穴治疗中多取肺、胃压豆或放血治疗痤疮,放血疗法中以取大椎穴放血者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