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君堂手机版

029-89130170

隋唐时代的按摩学校
来源:admin 发布日期:2017-05-02 18:20 点击率:
7~8世纪,中国传统按摩迎来了兴盛和迅速发展的局面。此时印度按摩传入,被迅即汇入中国按摩术之海洋之中,使中国按摩更加丰富多彩。
按摩教育:中国医学的学校教育,约创办于六世纪,七世纪时得到迅速发展。皇家举办的医科大学---太医署,其学制、教材、考核和师资等,均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校师生员工已达三百余人。按摩是这所学府四个系之一。尤其在七世纪初,隋政权给予按摩教学更多的支持,按摩系设按摩博士20人,按摩师120人,有按摩学生100人。其后,唐取代了隋政权,沿袭隋制,但大大削减了按摩教育。仅设按摩博士1人,按摩师4人,新增按摩工16人,按摩学生也减为30人。这样的缩减可能与战争刚刚结束和接受隋亡的经验教训有关。
按摩生的学习,除必修的基础课---《内经)、诊断课---《脉经》、药物课---《本草经》、针灸课---《甲乙经》和医学方书《小品方》等课程外,还要重点分科学习按摩、导引、气功等方法和技术,以及掌握“户枢不朽、流水不腐,欲使骨关节调利,血脉宣通”为理论指导的学理思想。按摩教育的主导是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都是辅佐按摩博士进行教学的助手。
按摩教育制度也有政府典章予以保证。隋唐典章除保证上述教育制度的实施外,还清楚指出: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以消息导引之法。以除人之八疾,一曰风、二曰寒、三曰暑、四曰湿、五曰饥、六曰饱、七曰劳、八曰逸;凡人肢节府脏积而疾生,导而宣之,使内疾不留,外邪不入,若损伤折跌者,以法正之。综观上述按摩教学之制度和课程设置等,尚看不出印度按摩影响的痕迹。
按摩的迅速发展,还表现在皇室保健的广泛应用。隋政权所以大量培养按摩师,与暴君杨广贪图享受、迷恋酒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皇室保健医院一一尚药局,单按摩师就有百余人,并给予同专门的内科太医、侍御医同样的待遇。到唐代宫廷,按摩师几乎全被削减。
按摩之兴盛,也表现在著名医学家的重视。前已论,由于按摩医师社会地位低微,不但为一般人所不为,即在医界,在医师中也多投以轻视的目光。因此,掌握这一技术者,每多识书甚少之徒,使理论和经验总结受到严重的限制,这也是按摩专书很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七世纪时,此风大大改观,巢元方重视按摩导引的突出事例前已述及。其后,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581~682),给予按摩更多的关心,他在总结前人养生学经验时,不但较全面记述了中国传统的“老子按摩”等,还全文录述了来自印度的“天竺国按摩”。
按摩作为一门学科,一门最古老的学科,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老龄化与高效保健的迫切需要,按摩将加速其发展才能适应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