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君堂手机版

029-89130170

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现代化
来源:admin 发布日期:2017-05-02 10:37 点击率:
中西医汇通,本来是一个历史名词,但近年来又被提出,并与“中医现代化”并列,现谈谈这方面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医的发展和西医的传入中国,在一定历史阶段必然要发生碰撞,这个碰撞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碰撞、沟通,使得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医开始了第一次对自身生存命运的思考,汇通派的“实验中医观”、“以西补中观”和“新补中观”等思想促进了中医的变革和发展。

明代万历年间西医传入中国,同时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他的活动止于1949年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汇通经过了漫长300 余年的历史。回顾中西医汇通从启蒙、创立到鼎盛发展的历程,见证了西医的传入对中医的猛烈冲击,导致中医学第一次开始了与西医汇通的史实。虽然,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近代的中西医汇通派在新中国成立后以“汇而未通”的结论终止,学派未再发展,但是中西医汇通的思想观念始终影响着现代中医学的发展进程。

中西医汇通史中有三大纪事:外国传教士传入西医;牛痘接种术传入我国;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刊行。这三大纪事是中西医汇通从启蒙、创立到鼎盛的显著标志。公元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的《西国记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并开启了中西文化的汇通之门。国内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主动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积极传播推广西医著作。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启蒙时期。直到牛痘接种术的传入,才将中西医学的交流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事件对中西医汇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牛痘接种术是在我国人痘术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在明代以前发明了种痘法,有效阻止了天花的流行,被人们称为“神苗”。很快种痘法远传海外,到了清代中期,种痘法遍传欧亚各国。1796 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人痘术的启发下,发明了天花疫苗,成为全世界预防天花的重要方法。牛痘接种术于1805 年传入中国,在之后的30年间中国种痘人数达到100多万,极大地扩大了西医的影响。对中西医交流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医林改错》的问世。医家王清任用了42年的时间对百余具尸体进行解剖考察研究,著作了《医林改错》。据统计,从 1830 年到 1950 年,《医林改错》再版约40次。 英国人德贞氏将其译成英文,发表在《博医会报》上,并将王清任尊为近代解剖学家。

1800年,洋务派李鸿章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这是官方最早在正式的场合发表中西医汇通的观点。洋务派另一首领张之洞提 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也曾一度成为这一 时期中西医汇通的指导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清末名医唐容川于1892年首先旗帜鲜明地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口号。1900年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并在全国各地开设学校和医院。面对挑战,中医界积极思考,自 1892 年唐容川提出“中西医汇通”口号之后,中医界又不断提出了“改良中医”、“中医科学化”和“创立新中医”等各种口号,可谓是百家争鸣,众议纷陈。

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特点,是在具体的认识和方法上很不一致,学术争鸣十分活跃,而且各种观点的碰撞交融,使得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对中西医汇通的认识上,也由初识的观点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主导。初期的唐容川一派认为,中医总体要比西医高明,中西医原理是相通的,中西医汇通主要是用西医印证中医, 从而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张锡纯等一派则认为,中西医各有长短,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使传统医学不断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陆渊雷、祝味菊、丁福保等主张中医现代化, 要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对中医进行研究。其中恽铁樵在提倡中西医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基础上,立意更加高远,认为中西医有可能融通两者之长,形成一个新的体系;通过“吸取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以产生新中医”,认为这种新中医是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 的医学。祝味菊也认为“术无中西,真理是尚”。从中显然可以看出现代“中西医结合”的雏形。

对近代中西医汇通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传承,将成为今天中西医整体与局部并重、综合与分析并重、经验与实验并重的医学发展趋势的重要推动力。在新的时代,中西医的会聚、沟通依然贯穿于整个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之中。未来的医学,将是中西医汇通、东西方医学汇聚的新医学。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怎样通过自我心理改善治愈抑郁症